“太陽之光——古蜀文明與世界”展覽在聯合國總部揭幕 DATE: 2025-07-11 10:06:42
早在1999年,青山知可子在英國取得色彩心理療法顧問及教師資格。
盡管比賽成績不如人意,但“波馬配”是蘇州世乒賽前後最吸人眼球的關鍵詞之一,對乒乓球的推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馬龍在參加世乒賽前的德國公開賽時曾與波爾進行過一次合練,當時兩人就被眾多德國媒體競相報道,還有電視台進行現場直播;來到蘇州後,兩人的合練課更是被媒體圍得水泄不通。
而作為“跨國配對”的代表,馬龍和波爾也通過各自的努力讓人們對“對手和隊友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對“競爭與合作”有了更長遠的期待。?年度組合?李倩/李潔自“40+”乒乓球在2014年女子世界杯首登國際大賽的舞台後,各國教練員和運動員很快達成了一個普遍共識:旋轉減弱,彈跳增強,對削球運動員的影響最小。在蘇州世乒賽上,這個共識得到了進一步驗證:男單首輪,中華台北名將莊智淵爆冷不敵匈牙利削球手潘泰尤斯;女單次輪,福原愛負於烏克蘭削球手畢琳科;中國選手武楊再度躋身女單8強,並在1/4決賽中險些擊敗丁寧……然而最出彩的,莫過於波蘭選手李倩和荷蘭選手李潔組成的跨國削球配對,她們最終獲得了世乒賽的女雙季軍。
早在3月份舉行的德國公開賽上,李倩就與李潔適配雙打,雖然她們輸給了福原愛和若宮三紗子,但私交甚好的兩人迅速找到了互補的感覺。作為削球手,李倩在進攻端能力出色,李潔在旋轉上變化豐富,在蘇州世乒賽上過了首輪關後,李潔/李倩與2014年國際乒聯總決賽女雙冠軍伊藤美誠/平野美宇遭遇,她們在大分3比1領先被對手扳平的情況下,堅持穩紮穩打,最終4比3涉險過關。
隨後的1/8決賽和1/4決賽,李潔/李倩均以4比0輕鬆獲勝,最終在半決賽負於李曉霞/丁寧。
雖然沒能為削球打法創造更大的奇跡,但李潔和李倩至少在蘇州世乒賽上實現了兩項突破:一是繼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金暻娥/樸美英之後,時隔4年,她們再一次將削球打法帶到了世乒賽的領獎台上。要想在娛樂圈長期發展,獨特性是最稀缺的。
能夠一直保有自己的特色,不隨波逐流也是一種能力。娛樂圈看似風光無限,說白了對於90%的女孩而言,沒有演技就等於是吃青春飯。
她們有人拚命減肥,有人急需增肥,還有人連牙齒都不放過,全部源於內心被“比下去”的焦慮。歸根結底,踏踏實實鍛煉好演技,這才是明星們唯一的出路。